近來愈發多人關注保育,尤其充滿神秘色彩嘅舊建築令人為之神往。
九龍建業(0034)日前向城規會申請,喺牛池灣前聖若瑟安老院地盤興建5幢住宅,一共5005伙。同時,亦令大眾重新關注擁有百年歷史建築前聖若瑟安老院現況。
呢座歷史悠久嘅建築,由孫眉農場到小梅村,由富商莊園到聖若瑟安老院,最終或難逃清拆命運。近日有Facebook專頁「香港隅地 HK Corners」介紹前聖若瑟安老院,令內部獨特設計曝光。
該專頁去年4月已介紹過安老院,並拍攝超過百張照片,又配文解說建築結構及建築背後所埋藏嘅歷史,令人重新認識呢幢充滿歷史風采嘅建築,當中歷史更令人肅然起敬。聖約瑟安老院1920年代由法國慈善機構安貧小姊妹會建立,其中前聖約瑟安老院別墅、門樓及宿舍A,喺2010年2月獲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。
別墅屬於前聖若瑟安老院歷史建築群嘅核心部份,原屬富商陳賡虞(又名陳賡如)所有,建於1919年,屬於單層建築,設計受新古典主義及英國殖民地嘅建築風格影響。據長春社研究指出,別墅前身原為清末革命黨同盟會成員陳少白所有,喺1908年購入,並租予孫中山兄長孫眉,作為農場以及同盟會嘅革命基地。
根據發展商最新向城規會提交嘅方案,是次申建為5幢樓高58至59層高住宅,另連4層平台,提供5005伙,較06年批出嘅舊發展方案提供2120伙,多建達2885伙,伙數增加1.3倍。
地盤位於清水灣道35號,佔地約24萬方呎,現為「綜合發展區」地帶,並採地積比率7.5倍發展,總樓面超過180萬方呎。項目非住宅樓面涉約22萬方呎,提供零售、食肆、幼稚園及安老院等設施。
重建方案設計透過階梯式綜合建築物嘅半月型設計,以及同公眾休憩用地作融合,「使三座歷史建築成為發展的核心」,供所有人享用及欣賞。但九建一直未能就補地價同政府達成協議,令項目多年來尚未動工發展。
大家如欲瞭解前聖若瑟安老院嘅演變歷史,可以前往Facebook專頁「香港隅地 HK Corners」細看。
圖及資料來源︰Facebook@香港隅地 HK Corners
建於1930年前後,為宿舍樓,比利時建築師(Van Wylick)作品。
主樓梯色彩為暖色調,相信係服侍長者嘅關係而採用圓角設計。
呢座左右對稱格局嘅別墅係建築群嘅核心部份。建於一九一九年之前。
圖中顯示前聖若瑟安老院建築群三座建築,左邊為一層高別墅,右邊為宿舍樓同下方門樓都係建於1930年代。
評論:
共0 條評論